关于我们 投稿邮箱:fyydqwmb@163.com

当前位置: 首页›› 先进典型

他眷恋这片热土 是因为他心里装着乡亲 ——追记吕存鑫服务农民群众的点滴事迹

来源: 颍东区文明办  www.ydqwmw.com  2017-06-14

概述:作为一位具有“钉子”精神的老同志,几十年如一日爱岗敬业,情系家乡父老。他身患疾病,已做过四次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医生多次劝其要静养,但他视这里的乡亲脱贫为己任,与时间赛跑,跑项目、寻支持,用脆弱的生命为百姓谋取幸福,为颍东的发展竭尽全力。2015年,他退而不休,把扶贫当成未尽的事业,然而2016年11月的一天,刚过60岁的吕存鑫永远离开了我们。人们在不尽惋惜的同时,也在以不同形式追忆人民公仆——阜阳市颍东区原扶贫办主任吕存鑫同志。

                                 

       吕存鑫同志系中共党员,高级农经师,中国农学会会员,安徽省优秀人大代表,阜阳市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廉洁勤政优秀干部、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曾当选阜阳县第九届和安徽省第九、十届人大代表,现任颍东区扶贫开发办主任,安徽省第十二届和阜阳市第四届人大代表。

他出生于农村、毕业于农校、在服务农民的岗位上工作37年来,与农民的感情深厚。他是颍东区在职干部中从事“三农”工作最久、担任科级领导干部时间最长、主持实施农业项目最多的同志。他任正科职务29年,从未向组织上表白要职务、荣誉,组织把他放在哪里他就在哪里兢兢业业工作。服务“三农”,让农民满意,需要诚恳态度、熟悉政策、掌握技术、协调各方的能力,为此他付出了艰辛努力。


一、为了群众脱贫  他与时间赛跑 

       他什么时间患的病,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直到被查出患有严重心脏病,不得已才住进医院,1993年体内植入人工心脏起搏器。这期间医护人员就断言今后就不用上班了。经过一段时间的修养,身体稍有好转,吕存鑫就按耐不住“寂寞”了,医生的劝阻,同事的相告,未挡住他那一颗滚烫的心。“党培养教育我这么多年,我不能在家吃闲饭,好多群众还在等着我”。亲人看到苦苦相劝没有用,只能由着他。是啊!农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偏远乡村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差时常令他心酸流泪。他经常与农民屈膝交谈,问农民所需,向上寻求支持;他积极“跑部进厅”,千方百计为贫困乡村改善条件而寻找项目支持,争取国家和省项目资金数千万元;每年省分配颍东区的扶贫款连续六年每年100万元,他到扶贫办工作后,增加到数百万元,如今每年两千多万元;在上级扶贫办领导指出“不能以市辖区的名义进入国家扶贫重点县行列”的背景下,他多方反映区情,认真做好基础工作,2012年省委省政府将颍东区列入国家扶贫重点区,成为我省首个以市辖区名义进入国家扶贫重点县行列,带来了全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大机遇。
       为了工作,常常忘了自己是个病人。1997年迎接国内专家考察团、省市专家组对他主持实施的世界银行灌溉农业等9个农民受益的项目检查验收,一连几个月他未休息,每天去偏远乡村及沟边田头调研、指导工作,心脏起搏器反复震动磨破肉皮而暴露在外,伤口感染长达两月之久,直到圆满通过专家验收,他才到上海诊治,医生看到起搏器长期感染、危及生命而惊呆万分!

       看着他常常为了群众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露出难得的笑脸时,亲人们也就顺着他;每当看到他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时,家人都替他揪心。1994年至今,他坚守“规范自己,服务人民,永不懈怠,勇于创新”的人生理念,十分注重自身学习与修养,坚持用正确的政绩观、科学的发展观武装头脑,把“权”用在为人民群众谋幸福上。为此,他真诚倾听村民呼声、真实反映村民愿望,真情关心村民疾苦,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努力成为人民满意的公仆。


二、为农民办实事  做群众的贴心人
       2009年以来,他跑遍了全区所有的贫困村,在贫困村新修混凝土道路61处49.7千米、20.3万平方米,拆危桥建新桥99座,新打机井79眼,新修下水道3处近两千米,……同时,扶持2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56个种养加项目带动农民增收,主持实施“三湾洼地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等11项农业项目而获奖;主编、参编《淮北地区主要农作物栽培技术》等农业专著6部出版发行。改善了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了当地农业科技成果应用步伐,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 
       2003年9月至2004年5月,颍东区遇到百年一遇的洪涝灾害,这期间是吕存鑫最忙的时候,吃、住都在受灾最重的口孜镇大坝村,帮扶生产救灾工作,每天从早忙到晚不说,吕存鑫看得最重的还是救灾物资发放和村民需求上,灾民都在看着他是不是公平,考验他是不是真为乡亲着想。吕存鑫遵循民主、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通过走访每一户,详细了解各家实情,掌握受灾群众第一手资料,依靠该村干部群众,创造了阜阳市生产救灾史上十个第一:第一个让村民代表和户主分别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对全村生活困难户和71个倒房户评出了需政府救济生活、资助建房的特困户;第一个邀请教授级专家刘明金研究员两次到该村开展小麦种植、田管技术培训;第一个以村为单位召开“灾后建房动员大会”;第一个为倒房五保户喜迁新居举行祝贺仪式;第一个向村民进行健康知识教育;第一个邀请人大代表专家医诊组出诊大坝村,259位村民的疾病得到诊治;第一个邀请企业资助在村里演出4天8场豫剧古装戏;第一个在灾后实施农田除涝和水毁修复工程,新建闸函1座、疏浚大沟2条2千多米、新建和修复水毁桥梁26座;第一个邀请宣传部长向村民宣讲新世纪第一个“三农”中央1号文件即中发〔2004〕1号;第一个让村民从政策、科技、文化、卫生、物资和基础建设、民主权利、精神食粮等方面得实惠。期间,吕存鑫还经村干部介绍的一位身患多病的老人住在家里,自己付费帮助其到多个医院诊病取药,直到这位老人病情好转。…… 每年逢年过节老人都会给吕存鑫捎来话,让他抽个时间“回家”看看,乡亲们都想他。


三、当代表履职尽责  勇于反映群众心声

       吕存鑫在当选省十届人大代表期间,向大会提交和领衔提交群众关注的议案4件、建议89件。2004年底,从宿州市埇桥区来了三位老农民,慕名找到了素不相识的吕存鑫,哭诉当地一村书记作风霸道,打骂村民,侵占集体钱财和土地,村民联名上告,当地纪委查实其贪污4.3万元后却没有处理结论,村书记仍任原职且更加盛气凌人,对村民吼道“有本事告到联合国去,老子照样干……”。吕存鑫热情接待安慰村民,不畏路途遥远,调查属实后,仗义执言,撰写了《对某某村问题进行处理的建议》分别呈送省有关领导,2005年初,该村书记终于被查处,撤销了村书记职务,维护了村民合法权益。 
       2003年,在省十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吕存鑫以敏锐的洞察力和独到的见解,提出了一个一经提出,半小时内就有91名与会代表签名响应的《关于对“六个工作报告”的决议进行投票表决的议案》,它的出现震撼了省人代会47年一直举手表决的历史。在同次会上,他领衔提交的《关于制定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办法〉的议案》,由于其抓住了新形势下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农民致富的关键问题,被大会主席团列为一号议案。
       颍东区建区以来,吕存鑫在服务“三农”上创造出了诸多一流业绩。他作为第一主持人主持实施的13个省级农业项目,有11个项目效益显著而获奖;创造24个农业科技成果。在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他的《关于加快全省低洼地治理步伐的建议》被列为省人大主任会议组成人员督办的建议,省人大副主任黄岳忠、陈维席分别率队到颍东区调研,经过多方努力,颍东“三湾”洼地列入国家统借统还的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建设。几年来,他除了争取扶贫资金外。还积极协助有关部门争取农业外资、湖洼地治理、农村能源、灾区补贴等无偿资金超过8000万元,促进了颍东经济发展。
       深入调研,倾听民声,维护民利,解决民难,既是服务“三农”的基础工作,也是一个基层农业工作者和人大代表应尽职责。仅2003-2007年他向省人大和“一府两院”领衔提交议案、建议93件、17万字,到国家、省直有关部门争得改善民生方面的项目,让当地农民尽可能多的享受到我国改革发展成果和科技进步的实惠。
       吕存鑫在履行代表职务时深深体会到:“体察民情的过程就是调查研究的过程,只有深入调研,才能掌握履行代表职务的主动权”。他深入乡村调研后撰写的《关于乡村债务的调查》、《关于午季农民售粮情况的调查》,由省人大常委会《人民代表反映》印发,促使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当年出台文件,对防止乡村发生新的不良债务、化解已有债务做出了具体规定;省粮食局针对粮食收购中的问题积极整改,提高服务质量。
        他当选人大代表,在做好本职工作、提高代表信誉的同时,利用业余时间密切联系群众、深入调研、注重监督、维护民益。当选省十届人大代表5年间,创造列入议案最多、提交建议最多、参加活动最多的全省之最。他向省十届人大领衔提交的《关于制定〈安徽省实施〈农村土地承包法〉办法〉的议案》被省人大评为优秀议案;闭会期间,他积极参加省市区人大组织的代表活动。反映农民心声的履职成效,激发农民发展生产热情。他被评为优秀人大代表,是阜阳市唯一获省市表彰的优秀人大代表。


四、勤于刻苦专研  努力结出硕果 

       作为一名基层农业工作者在服务“三农”岗位上,得到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届的充分肯定,取得了累累硕果。
       编写《淮北地区农作物栽培技术》一书1992年获中国农学会优秀农业科普作品二等奖和安徽省科技成果证书。作为第一主持人主持实施的“颍东区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加强灌溉农业项目”1997年获安徽省加强灌溉农业项目竣工验收评比一等奖等代表性的成果共24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18项、市级5项;获优秀论文奖共7项,其中省级4项、市级3项;主编、参编著作共6部,其中国家出版4部,市级印发2部;业务工作获奖51项,其中省级22项、市级11项、县级18项;个人业务获奖共23项,其中省8项、市7项、县级8项;主持工作单位获奖23项,其中省级9项、市级4项、县级10项;所在阜阳市农业经济学会获奖5项均为省级;受聘职务共14项,省级4项、市级4项、区级6项。
       值得珍惜的是,由于他的勤奋工作,2012年度全省扶贫开发工作考核,颍东区首次荣获A类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区),颍东区进入国家扶贫重点县第一年就实现“开门红”,这是他卸任扶贫办主任之前重要业绩;1997年颍东区荣获安徽省加强灌溉农业项目竣工验收评比一等奖,是颍东区建区后首次荣获全省一等奖,这是他担任区农业外资办主任的献给全区人民的第一“礼物”。


五、要别人做到的  自己首先做到 

       2006年组织上任命他为区扶贫办主任,他紧紧围绕扶贫工作要求和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克服办公地点无水无厕、无工作用车和44个月没有办公桌的困难,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努力以满腔的热情和高尚的品德、高度的责任、高效的工作,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积极做好扶贫工作,高质量地实施扶贫项目,从把好思想认识关、项目立项关、项目实施关、项目验收关、制度落实关、作风改进关“六关”入手,发挥扶贫项目增收、减灾作用,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在他的努力下,使从未获得任何表彰的区扶贫办连续三年获得了全省扶贫系统先进单位,获得了村民送来的写有“情为三农,心系群众”、“人民的公仆为人民,人民的公仆人民敬”两面锦旗。
       他积极学习业务知识,掌握工作技巧,努力在业务工作上创先争优。1993年以来,他主持单位工作12年,所在工作单位获得厅级以上奖励16项,曾6次在全省业务工作会议上介绍工作经验。他主持区扶贫办工作后,使区扶贫办不仅获得全省扶贫系统先进单位,而且还首次荣获市政府表彰的“阜阳市先进集体”和区委表彰的“颍东区先进集体”,他本人荣获阜阳市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2009—2012年度工作考核连续4年考评为优秀。目前,他是阜阳市唯一荣获省市表彰的优秀人大代表和省市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在他的带领下,他和他所在单位连续六年实现“守法零违纪、守规零投诉、守责零失误”的自律目标。
       他认为,“规范自己”是做人、做事的基本前提。他认真践行 “倾听群众呼声、切实改进工作、提高服务水平、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承诺。在实践中他创造的“四每”工作要求,广受好评。他首创并遵循“阳光操作,各方参与,把好关口”的扶贫项目管理方式,坚持阳光用权、不讲条件、忘我工作、完善制度,取得了全省一流扶贫业绩和“三零”自律目标。在服务农民的岗位上,不断创造新业绩。
       实践考验着一个同志的道德品质。长期以来,凡是接近他、了解他的同志都知道:他既不参加用公款、私款支付的高消费娱乐和旅游活动,也不接受可能影响公务的宴请、礼品;既不行贿受贿、也不贪赃枉法;既不跑官要官,也不谋取私利,在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中,努力为人民服务。